“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沈阳加速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29 09:17:00     信息来源: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日异月殊。沈阳这十年,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一网通办”效能提升,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取得突破进展,为沈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化动力。

  7月27日,振兴新突破 奋进新征程“沈阳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专场)召开。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作新闻发布。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企业群众热点需求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关键,深入推进“价值观+一网通办”综合改革,着力实施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核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全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效能升级,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生产生活的办事需求,力争在政府数字化改革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实现新突破,全面做好全省“一网通办”示范和引领。

  一、“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标准,多维度、全方位推动我市“一网通办”效能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4%、即办事项占比达70.3%,网上实办率达94.2%,各项主要评价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去年10月,全省“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沈阳召开,年底,我市“一网通办”“只提交一次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被省营商局评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主要取得的成绩凝练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精准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看得懂、标准化。对政务服务实行清单式和平台化管理,市区两级14332项事项全覆盖入库管理,细化指南要素设置和说明注解,添加“百姓体”标签,累计上线办事指南35994项、公布指南要素超过565万条。根据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活动,生成多样化事项筛选方式,引导用户快速定位所办事项,累计上线33种特色主题、8个服务专区。按照场景化服务理念,通过设置引导问题,精准定位用户办理情形,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南,累计梳理上线情形引导5552种。

  二是改进申报方式,让政务服务找得到、规范化。统一服务入口,累计完成38个市级,10个国家、省级自建系统全面对接。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运行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全市综合窗口占比已达85%。推动高频便民服务“掌上办”,累计上线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缴费等315项热点服务,总访问量超2300万次。强化电子证照应用共享,累计制作电子证照519类、发放3655.5万册,查询、核验次数总计达7542万。疫情期间以“快递跑腿+线上服务”满足企业群众不见面办事需求,累计提供服务23万余次。

  三是优化再造流程,推动服务能力集成化、便利化。聚焦便民服务、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次办好”。在便民服务方面,从小切口服务入手,着力推动“公积金提取”“新生儿”“不动产过户”等36件便民服务“关键小事”上线应用。在准入准营方面,优化证照联合办理,探索实现行业许可与市场主体登记“一次申办”、营业执照与经营资质资格变更“一次变更”、服务市场主体“一网注销”,已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32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推动全流程“一网通办+数字化报建”,强化“一张蓝图”“规划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等数字化、集成式服务能力,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累计完成策划4139个项目,办结工程规划许可1799件,发放施工许可证2404张。

  四是强化监督评价,倒逼服务质量再优化、再提升。畅通各类咨询投诉服务渠道,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监督评价体系。线上全部办理事项实现“好差评”统一归集,线下2607个政务服务场所纳入“一次一评”管理体系,累计归集“好差评”数据7675万余条。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监督检查,实现“一号感知”“一码监督”“一窗兜底”。目前已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各类分中心铺设1088个监督二维码,累计受理问题198个,办成169个,解释说明29个,按时办结率100%;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解决疑难杂症,提供兜底服务;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整合,分阶段销除未启用、在用热线号码25条,归并双号并行热线16条,推动全市依托一个号码开展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一号感知冷暖,一号响应诉求”,切实满足企业群众统一咨询投诉需求。

  二、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今年,我们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按照国清书记指示精神,结合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在“一网通办”改革基础上,深入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7月15日,沈阳“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2数字政府论坛上,荣获2022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被评为国家级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在力量配备上,我们会同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等38个部门、国内最顶尖的多支技术团队组建130余人的攻坚队伍,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在改革设计上,我们从需求侧、供给侧、平台侧三侧协同发力、并举推进。在需求侧,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能力,彻底改变企业群众“反复询问、反复提交、反复证明”的现状。在供给侧,加强数据共享、牵动业务协同,重塑党政机关、多元社会主体之间运行机制。在平台侧,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系统通、数据通、材料通、业务通,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在实施步骤上,我们按照基础梳理、数据汇聚、场景建设递进式并联推进改革,目前基础梳理工作基本完成,数据汇聚有序推进,场景上线加快实施。在国内首创“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5级业务梳理法,厘清“数据血缘”,构建政务服务数据关系图谱。已累计梳理标准化事项1561项,细分情形5552个,形成标准材料2160个、标准字段4772个,汇聚74类字段、313类材料数源。

  在场景建设上,我们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备案”等40项“智能办”服务、“扶残助残”等5项“精品一件事”、“粮食收购资格备案”等2项“秒批秒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条件预检、情形引导、表单免填、材料免交等多种智能化服务,材料信息减免比例达到51.3%,平均申报时间缩短41.7%。这些新上线的场景既是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一次展现,更是我们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于“办事方便”提交的一份答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调整职能配置,推出更多“好办、易办、智能办”的服务场景。7月底前加强智能服务能力,推出备案事项“秒批秒办”服务;8月底前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实现证明在线开具和调阅。年底前,通过全面数字赋能实现申请材料总数压减60%,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数突破1000大关,使“只提交一次材料”从我们的改革目标转化为企业群众的真切感受。我们还将全力做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持续提升数字化能级、优化热线运行体系,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不断提升“一号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