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118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便民服务,不让企业和群众多头跑、反复跑……
随着一系列便民利企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我市相继出台和实施,我市的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已经成为我市解放生产力、吸引人才技术资本、振兴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和载体。市营商局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落到实处,倾力打造新时代辽阳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省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将20个部门、91个科室、40枚印章办理的165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到市行政审批局。审批科室精简83.5%,办事人员精简78.4%,办理时限压减77.5%。对建设项目实行“一窗受理、一会论证、一并审查、一表决定、一口出件”,取消所有中间环节,审批时间压缩13个工作日。我市开展了“办事难”和“七病一症”专项整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动态监测的262个地级市中位列20位左右。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基本形成。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118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建成,政务服务网和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审批集中办理率达到95%,不动产登记实现集中办理,118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我市实现了“一张网”审批。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一网审批”,新增“不见面审批”事项34项,办税服务大厅推行了“一窗一人一机多系统单POS机”模式,整合业务流程202项,打造出全国领先的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模式,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市级示范区”。推进“减证便民”,清理和取消各类证明581项,减少92%。根据辽宁省统一部署,我市进一步扩大“多证合一”覆盖范围,全面实施了“三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
推进便民服务 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
积极推进便民服务,研究确定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服务终端向基层延伸,统一规范管理和服务标准,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市公安局提出做穿警服的“店小二”,推出服务民营经济16件实事。向企业群众承诺了86项“最多跑一次”、11项“一次不用跑”办事清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心全意便民惠企,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试行开展非公证继承和受遗赠登记业务,不动产登记全面实现5日内办结(国务院《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不动产登记30个工作日内办结)。市医保中心简政放权,切实解决就医难、转院难、报销难问题,畅通异地急诊急救报案渠道,增加医疗办理途径。宏伟区光华街道采取了“承诺+担保”的方式,解决“证明难”问题。
为拓宽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我市专门设立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电话、邮箱,结合“12345”市长公开电话优化整合,24小时受理营商环境投诉。对企业诉求认真核实,及时交办,并采用多种方式督查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