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创优服务“小窗口” 做好便民利企“大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大环境”

发布时间:2023-04-14 17:46:21     信息来源:朝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近年来,朝阳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要求部署,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目标,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高,我市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一、加强政务大厅管理,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1.推行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让优质服务“更主动”。在帮办代办队伍建设上,配备专兼职帮办代办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让工作人员从窗口走出来、靠前站、主动问、贴心办,根据群众不同类型的诉求,进行精准服务,实现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向“我来办”转变。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解答、线上线下申报指导、异地帮办代办、证照寄递等服务,构建起“专人受理、专线联系、专业服务、全程帮办代办”的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获得高标准、高品质办事体验。

  2. 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设置无差别和重点领域综合窗口,实现由“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到让企业群众“一次可办、一次办好”。实行前后台收受审分离,前台综合窗口人员按照业务办理流程,开展申报材料形式审查,妥善做好综合受理接件和材料移交,以及咨询服务、预约办事和进度跟踪。后台审批人员负责做好前台业务支撑,规范完成审批工作,及时推送审批结果,实现前台收件、后台审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办件标准统一,服务流程规范的审批服务模式。

  3.严格落实窗口服务制度。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机制,按照“有问必答、来件即收、有诉必应”的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主动提供周到、细致、热情的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让政务服务窗口不能“说不”成为常态。

  4.畅通群众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听取群众的意见,让问题和诉求直接被反映,针对办事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把“微烦恼”办成群众“暖心事”。

  二、打造“便民服务‘V’服务”品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和运行,为群众提供缴费、证明、查询、中介等便民服务,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设便民服务中心153家、便民服务站804家并将服务地址、联系方式于朝阳市政务服务网进行公布

  2.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全面梳理企业群众线上跨区域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在朝阳市政务服务网设置“全市通办”模块,制定统一的“全市通办”技术规范和业务规范,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异地受理”综合收件窗口,统一受理跨区域通办事项。建立完善“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线下“全市通办”服务机制,对“微服务”全市通办事项结合一体化平台开展“线上”申请收件,“线下”免费送达,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三、强化12345平台建设,畅通群众诉求主渠道

  作为我市市民投诉咨询的“总客服”,朝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接诉即办”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新模式,擦亮了“12345,有事找政府”的民生品牌。将32条热线号码统一并入市12345平台,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12345、110、网信平台“三合一”办理机制,12345平台知识库内容占全省1/7、有效使用率达到70%,2022年累计受理58万余件,办结率99%,满意率91%,在第三方评选的全国地级市平台中列第7位。

  四、完善项目管家服务制度,打造五星级项目管家服务

  按照“1+1+N”服务模式,为全市规上、限上企业及重点项目配齐“一对一管家”。组建涉企问题专业服务团队,实现“管家”牵头,团队联动高效解决涉企问题。截至目前,为全市1574个项目、企业(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982个,规上工业企业410个,限上商贸流通企业182个),配备“一对一管家”550人,开展项目管家培训20场次,解决问题238个;为103086个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市场主体配备公共管家782人,提供线上管家式服务。录入省政企直通车平台项目(企业)信息104660条,项目(公共)管家信息1332条,政企互动数154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