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界别提案者: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三新”经济培育辽宁全面振兴突破新引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的建议客观分析了我省“三新”经济的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大力发展新业态、不断催生新业态、借势新商业模式、创造优良市场环境等建议,对发展“三新”经济培育辽宁全面振兴突破新引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为辽宁推动数字经济和“三新”经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把数字辽宁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三新”经济创新发展,培育辽宁全面振兴突破新引擎。
一、加快发展新产业,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政策文件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实施了《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全面布局全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制定《辽宁省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辽宁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出台《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措施》,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二是制定政策文件。印发《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2023年辽宁省首批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攻关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指南》《辽宁省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3-2025年)》,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印发《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一是推进5G规模组网。制定《辽宁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辽宁省加快5G通信网络投资建设工作方案》,连续三年下达5G基站建设任务并协调解决疑难站址。印发《关于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有关事项的通知》,给予5G基站用电补贴,获得国家工信部肯定并全国推广。截止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0.6万座,沈阳、大连、抚顺、本溪、锦州、盘锦等7市获评国家5G、光纤“千兆城市”。
二是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印发《辽宁省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全省一体化算力中心建设。布局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沈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算力达400P,并纳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平台,是唯一获批两个平台的省份。建成中国移动沈阳、大连2个超大型数据中心。
(三)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批复组建工业母机、先进陶瓷材料、先进工业传感器、先进膜及膜材料4家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全省共有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认定第二十六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8家,累计达到877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强化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发布《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2023年度)》,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15万吨/年CHPPO装置用离心式压缩机组等499户企业的639项产品列入目录,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三是推进新产业发展。我省成立了由省领导牵头负责的生物医药、航空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先进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成立省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辽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二、持续培育新业态,促进新就业灵活多样
(一)推进新就业合法规范
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的订立指引,重点推动企业与网络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典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书面协议签订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与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加强电商直播主体培育,持续发挥电商直播基地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创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网络直播管理规范,推动电商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2023年,培育本土直播主播近4万人,直接带动就业超12万人。
(二)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
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加强专项就业指导,在招聘现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设立招聘专区。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特点,充分利用省级就业一体化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县级区域全覆盖,依托“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提升基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三)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培训体系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新业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方式培养培训技能人员,鼓励各地各行业开展快递行业、仓储物流行业、互联网营销等领域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激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技能的热情和信心。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社会化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优化完善认定服务。
三、不断创新新模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工业绿色化发展。目前,全省累计上线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0个,居全国第三位;沈阳、大连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7个,省级5G工厂4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37家,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
(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商贸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商务发展,支持数字商务项目建设,推进20余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导电商、物流等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数字产品和服务在乡村地区应用。持续推进电商直播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共培育省级、市级电商直播基地265个。发展智慧旅游,开展智慧景区标准化工作,组织创建智慧景区。
(三)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国家数字农业和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目前,已获批1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分中心、2个创新应用基地国家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开展信息化示范基地和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农业农村部确认我省5个信息化示范基地和2个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深化开展公益信息服务,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省小农户,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公益信息服务。2023年1-12月,12316服务总量168.82万例,其中热线服务总量7.86万例,App服务量3.72万例,公众号咨询及阅读量31.16万人次,短视频及直播浏览量126.08万人次。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三新”经济发展
(一)开展审批便利化服务
不断推出行政审批便利化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绿色通道、延伸服务,推进在线预先服务指导工作,为经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咨询,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推进电子证照的应用和推广。
(二)强化财政政策支持
全力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提升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取我省优势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数字经济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政策引领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并印发《数字辽宁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等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推进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持续推进生物医药、航空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先进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工业母机等协同研制,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发挥央企、国企示范引领作用,在主要碳排放行业,以及绿色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型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
(三)推进产业科技创新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我省科教产业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争创更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辽宁,继续培育省级创新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整合我省上下游创新资源,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攻关,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创新验证及中试熟化,加快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新能源、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基地。
(四)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
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5G轻量化等新技术应用,建设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贯标工作,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个。组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优秀场景评选,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过500个。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促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实施辽宁省“数据要素×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推动省级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持续提升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商。
(五)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行政审批工作助力发展“三新”经济。不断推进市场监管系统行政许可一体化平台建设,不断推出便企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审批透明度和效率,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广电子证照,着力为经营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加标准、规范、便利、高效的数字化政务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三新”经济领域。
辽宁省数据局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