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界别提案者: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省产业发展能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的建议客观分析了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了鼓励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头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搭建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相关规定和市场规则建设、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契合的融资体系等建议,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省产业发展能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为推动数字辽宁建设,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辽宁建设,提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工作任务,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强化政策引领
为推进数字辽宁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省出台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支持政策等系列文件。一是印发实施《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全面布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二是连续三年印发《数字辽宁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三是出台《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措施》,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二)组织企业对接合作
为发挥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技术优势,助力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我省广泛开展企业交流对接合作活动。一是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和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组织传统产业企业与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和项目签约。二是组织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对接交流活动,推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对接传统企业转型需求。三是建立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第一批99家企事业单位入选,为传统企业提供转型服务。四是建立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数据库,征集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撮合服务商与企业深化合作。五是围绕生物医药、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组织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标识解析推广应用现场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智慧化工园区现场会等活动,撮合制造业企业与数字化服务提供商深入对接,打造更多数字化垂直场景和重点项目。
(三)推进技术创新
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促进实体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我省加快推进信创产业。一是印发《辽宁省加快信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组建了辽宁省首个“信创适配验证创新中心”,开展适配验证关键技术,实现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开展多次人才培训与合作交流。二是推进工业APP创新发展,沈阳鸿宇科技基于数据驱动的铸造行业智能生产APP、沈阳中科数控数字化车间数控装备智能管控APP等10个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二、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生态
(一)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为推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一是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印发《辽宁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工作方案》,组织遴选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企业广泛提供转型路径、技术支撑、应用场景谋划设计等普惠性、创新性服务。目前,已累计达到39家。二是培育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印发《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供行业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三是发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印发《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推进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我省积极打造各类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一是推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运营发展。推动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归集整合企业各类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线上撮合及信用评估服务,提高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截至今年3月末,平台注册企业3万家,展示金融产品313项,累计解决融资需求876亿元。 二是推动建设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辽绿通”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为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在线审核、项目展示等便利化综合服务。完善“辽信通”征信服务平台建设,融合利用工商、税务等数据,提升金融机构主体识别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
为发挥行业应用场景驱动作用,以典型场景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我省多途径开展应用场景培育工作。一是编制制造业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梳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等3个方面16个环节的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以及协同研发设计、设备协同作业等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对照建设。二是利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采取“免申即享”方式,支持沈阳富创离散型工艺数字化设计、沈鼓集团设备运行优化等24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三是编制《辽宁省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案例精选》,收录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融合应用,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6大领域300个典型案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解决企业不会转等问题。四是举办首届辽宁省“兴辽杯”5G应用场景大赛,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数字政府等领域征集202个应用场景,并评选出优秀应用场景参加全国“绽放杯”总决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五是举办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暨建筑业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广会议,推广数字经济领域典型案例经验,加快建筑业数字化发展。六是培育交通行业数字化场景,创新建成省交通运输应急调度中心及公路路网监测平台,实现对全省重点车辆的实时精准监测,提升全省路网监测与应急调度能力。建设“辽智通”大宗散杂货智能操作系统、辽港安全管理智慧云平台,提升全省港口智慧化管理水平。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建设,在大连市金普新区金马路和金石滩等地打造自动驾驶、智能调度、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
(四)给予产业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
为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我省通过多种手段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一是2023年拨付资金6.4亿元,通过投资补助及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攻关及改造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2023年拨付资金7.6亿元,通过“揭榜挂帅”、首台套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集成电路、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提升、数字经济等项目,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增效。三是2023年拨付资金7亿元,对获得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四是2023年沈阳市、大连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奖励资金3亿元,支持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提高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服务商服务能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2023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数字经济方向)专项资金拨付0.8亿元支持制造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各类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等项目。
三、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机制
(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为加快推进数字辽宁建设,营造规范化的大数据、产业数字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我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出台《辽宁省大数据发展条例》,为我省大数据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印发《辽宁省政务数据共享管理办法》《辽宁省公共数据共享工作指南》《辽宁省一体化公共数据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等文件,完善数据归集共享机制。三是制定《综合人口库数据元规范》《综合法人库数据元规范》等5个公共数据管理标准。四是起草《辽宁省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清单》,涵盖数据流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等8类领域59个标准,覆盖数据要素供给、流通、应用等多个环节,系统性推进我省数据要素制度规范体系建设。
(二)推进工业大数据规范发展
为促进工业数据应用,加快工业数据流通使用,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大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发布《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指南》《工业数据流通数据价值管理指南》《工业数据流通合规性检查规范》《工业数据流通数据清洗规范》《工业数据流通数据交易实施规范》《工业数据流通通用安全要求》等6项工业大数据地方标准。
四、构建金融支持体系
(一)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为推进我省实体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我省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和银行间债券,丰富企业融资途径。一是推进企业上市。建立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协调机制,印发《辽宁省企业上市倍增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为企业解决上市难题,优选企业纳入省上市后备企业库,并将后备库381家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促进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服务,推动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二是设立支持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上市补助政策规定,对企业资本市场上市、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和股权融资、证券交易所发债融资进行资金扶持。目前,已向78户企业拨付3.7亿余元。 三是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建立发债企业项目库,推进入库企业与主承销商对接交流,支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企业发债融资。2023年本钢集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辽宁省首单科创中期票据,发行规模15亿元。
(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省持续推进金融模式创新,给予制造业等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支持。一是支持供应链票据业务融资。鼓励核心企业签发电子化供应链票据,开展“链链通”再贴现业务,为出票人、收款人或贴现申请人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商业汇票和供应链票据办理再贴现。截至今年2月末,已累计办理再贴现17.27亿元。二是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全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席会议机制,出台《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行动和科技金融服务进园区专项行动。2023年全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52.6亿元,同比增长41.6%。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制定并印发《数字辽宁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全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超过500个。
(二)开展交流合作对接工作
举办202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和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组织数字经济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项目签约和战略合作,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召开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服务商与重点企业、产业集群、重点园区精准对接,推广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模式。
(三)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
培育工业软件标准体系,推进工业软件产品认证、评估和标准制定。聚焦工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底层和源头技术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工业控制、数字孪生、智能算法、工业机理模型、工控安全等关键技术,实现“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四)创建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继续开展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工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咨询服务、转型设计、技术攻关、场景谋划等普惠性、创新性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增效,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完善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省融资信用服务、“辽绿通”“辽信通”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建设各类特色服务专区,创新灵活多样的融资服务,助力企业提升融资能力。
(六)推进典型应用场景建设
发挥应用场景驱动作用,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组织开展省级优秀场景评选、编制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集。筹备承办国家首届“数据要素X”行业创新大赛辽宁区分赛,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数据要素X”典型应用场景,以赛促学、促用、促建,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创新和应用发展。
(七)强化财政资金支持
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安排“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培育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及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项目,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制度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跟踪国家数据领域相关政策制度,研究制定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数据安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采集、管理能力,编制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数据治理规则,整合汇聚公共数据。持续完善基础数据库,提升公共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开展数据直达基层工作,推动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
(九)大力支持企业融资
推动各银行保险机构将金融资源向数字经济领域倾斜,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展“金融+制造”重点领域专项提质攻坚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以及数字经济支持力度。坚持“随报随审”原则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上市扶持资金,减轻企业财务压力。
(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充分融合,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好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对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调研和对接,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科技担保融资等业务模式。积极推进侵权专利权和专利执行责任保险等科技保险服务,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保险服务。
辽宁省数据局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