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由省级统筹建设的建议》(1387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9日
  • 编辑:营商局办公室1
  • 来源:省营商局

 

  王艳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由省级统筹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加强市级信息系统规范管理 

  针对代表提出的各市搭建平台标准不同、进度不一、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推动市县级平台与省、国家平台的深度融合建议。 

  我局已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化、标准化改造。省级部门负责统筹规范本系统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确保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的名称、办理时限、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完全一致。细化要素设置和说明注解,通过申报样例、样表、短视频等方式,逐步将专业的文字型办事指南向通俗易懂的多媒体形式转变,让企业和群众看得懂、好理解、易申报。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有关法规或省级以上政策文件已明确由指定层级的部门按照权限行使职权的行政事项之外,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将同一类别审批向一个层级集中、同一链条审批向一个关口集中的运行机制。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线下“一窗通办”。以标准统一、流程优化、业务集成、平台支撑为基础,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设置重点领域综合窗口和无差别综合窗口。开展“一窗通办”试点工作,按照企业办事相对集中,群众办事就近能办的原则,分层级推行“综合受理、收受分离、平台流转、集成服务、统一发件”的运行模式,建立健全综合受理、联合勘验、证照发放、咨询服务等运行机制,实现“一窗式”全过程服务。强化区域协同,建立区域协同机制,设立“区域通办”窗口,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跨区域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全市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强化帮代办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帮代办服务,对不方便到现场办理的,主动免费上门办理。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真申实办”。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统一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网上申报入口,实现事项集中发布、服务集中提供、用户单点登录。按照“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原则,各地区、各部门自建政务服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加强电子表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做好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全面推进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水电煤气网等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全省政务服务办件与数据共享对账机制,真正做到网上全能办、网下快审批、网外无办件。 

  全面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以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为总枢纽,建立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各地区、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与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业务数据沉淀共享。实现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汇聚共享,打通数据壁垒。完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库建设,推进政府部门间数据按需共享应用。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提高开放数据质量,提升数据生产力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张蓝图”统筹、“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系统”审批、“一个平台”监管、“一支队伍”辅导的“六个一”审批服务体系。深化“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域评估、联合验收、联评联审、多测合一,优化环评、能评、安评审批时序,与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并联实施。2021年底前,市政公用服务事项100%“进厅上网”,70%以上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项目审批相关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率达到80%以上,60%以上材料实现电子归档,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总体审批时限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特殊工程除外),其中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最长不超过42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5类项目实现开工前“只提交一次材料”。2022年底前,项目审批相关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率达到100%,电子材料归档实现“能归尽归”,基本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只提交一次材料”。项目申报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整体审批服务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目前该实施意见已经征求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意见,完成了合法性审查,正在准备上会讨论。 

  (二)加快全省服务系统统筹建设 

  针对代表提出的建议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应由省级从顶层设计统一建设。 

  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企业群众普遍反映“办事难”“办事烦”的关键举措,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统筹掌上政务服务,实现群众获得感和便捷度显著提升。为主动适应企业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已普遍依赖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移动端总门户,全面整合各地市、省(中)直各有关部门自建掌上政务服务应用,打造便民利企一站式掌上服务平台已势在必行。我局提出统筹建设“辽事通”APP,通过智能、贴心的服务,让群众的幸福感更浓、获得感更强,努力创建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是辽事通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的移动端标准建设,实现了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形成了事项统一发布、服务一站汇聚、数据集中共享的服务体系,成为我省唯一经国务院备案认可的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 

  二是辽事通坚持“一体化、一张网”原则,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对接了省市两级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205个自建系统,开发市级接口1300个。设计了企业服务、金融服务、会计考试、预约挂号、婚姻预约登记等36个专区;外链了12123交管平台、出入境管理平台、办税平台等12个移动应用系统。目前已累计上线服务事项2286项,随着高频便民事项的逐步全覆盖,已经成为全省人民人手必备的生活好助手。 

  三是辽事通深挖群众办事需求,提供户籍办理、社会保障、婚育收养、卫生健康、文化教育等13个类别的“高频刚需”事项办理服务。开通了14个市“城市频道”专区,助力各市打造区域特色新名片。为全省企业和群众提供网上申报、在线办理、事项查询、办事咨询、网上预约、网上投诉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在线服务,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四是辽事通深耕改革理念,深入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开发“我要开店”“我要看病”“我要出行”等8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专区,实现了多部门联办事项“线上只提交一次材料”“线下最多跑一次”。 

  五是辽事通上线电子社保卡、电子医保卡、电子身份证明等“电子身份”,并在就医问诊、医保结算、公安身份核查、政务事项办理等场景使用,解决了广大群众未携带相关证件再多跑一次的堵点问题。 

  六是辽事通不断优化服务功能,自动跟踪用户搜索查找热词,帮助用户迅速找对办事部门、了解办事流程、备妥办事材料,汇聚热词知识库4万多条,实现群众办事“最多问一次”。 

  七是辽事通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减少申报材料24%、减少时限40%、减少跑动次数28%,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八是将“辽事通”线上服务与银行网点线下服务相结合,建设“政务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就业创业、生活缴费等“一站式”服务,全省342家银行网点的490台智慧柜员机已嵌入“辽事通”政务服务功能,实现了政务服务“就近办”。 

  九是2020年底,辽事通注册人数已超过2000余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6.5%,日均登录人次151万余次,累计办事7亿件(含查询),发放电子社保卡张数超过25.77万张,医保电子凭证超过8.6万张。 

  十是通过对接营商环境投诉平台,累计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问题617.9万件,办结595.7万件,办结率96%,满意率89% 

  十一是2020年初,为疫情期间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便利,“辽事通”第一时间开发上线了“健康码”,成为全国第一批推广使用“健康码”的省份之一。累计为3000万用户提供了6.7亿次健康码亮码服务,有效促进了人员流动。 

  另外为深度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我局近期已全面开展信息化项目普查工作,331日,省营商环境局组织召开政务信息化普查工作动员部署会,抽调省营商局、省数据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及三大运营商业务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共同研究普查工作方案和具体填报内容,同时协调软件公司开展直报系统建设。41213日,省营商局印发普查工作通知,对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正式上线运行直报系统,组织召开全省政务信息化普查数据直报系统培训工作会,对专班人员开展业务培训。41430日,专班人员利用半个月时间,通过制作操作手册、电话微信沟通等方式指导各级部门通过直报系统填写信息资源情况。同时,对各级部门填报信息进行通过人工检查和系统自动质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实,对信息漏报和明显错误进行梳理,督促各单位整改。5110日,专班人员对全省机房、网络、信息系统、经费支出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共同研究我省信息化统筹方面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把握重点。 

  (四)制定数字政府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针对代表提出的从培育良好市场环境,最大限度便企利民角度出发,梳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建立目录清单。 

  通过到广东、浙江、贵州、福建、上海等省市座谈交流,我省“数字政府”建设,最重要的是要从改革上突破。我们要立足实际,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提升”,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搭建好“数字辽宁”的“四梁八柱”,实现大幅提升。 

  一是编制一个规划。编制《辽宁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提出路径、树立目标,立足“运管分离”的管理架构、“整体协同”的业务架构、“集约共享”的技术架构,统筹考虑“数字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做到不反复、不折腾,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出台一个条例。出台《辽宁省大数据管理条例》,涵盖项目建设、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应用推广、产权保护、绩效评估、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内容,为大数据发展提供法律依据,通过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则,用数据倒逼政府改革。这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三是制定一个方案。制定《“数字辽宁”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2年)》,要以项目化方式明确近期的时间表、路线图。 

  (五)统一系统建设 

  针对代表提出的积极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尽快明确相关法律地位建议。 

  我局已全面建成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系统,并实现与各部门、各地市办理系统对接,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电子证照等电子文件目录梳理、数据采集和共享应用,以及电子印章申领、制发、用印等服务,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办事过程中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避免企业和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证件等,已累计汇聚电子证照3698398万余个。同时在“辽事通”我的证照服务专区中开通“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电子社会保障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照服务功能。我局与省公安厅已经陆续印发正式印发了《关于在政务服务推广使用电子身份凭证的通知》(辽营商发[2021]5号)《关于推广使用身份证电子凭证的通知》《关于做好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服务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旅客使用“辽事通”APP出示电子身份证办理住宿登记相关工作得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细化场景应用,目前,第一批居民电子身份凭证使用应用场景包括: 

  在全省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申请人提供居民身份证原件或社会保障卡原件时,群众忘记携带实体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向工作人员出示“辽事通”电子身份证或电子社会保障卡,经确认核实后,可作为容缺受理事项的有效凭证。 

  在省内宾馆、酒店办理入住登记过程中,需要申请人提供居民身份证原件时,群众忘记携带实体身份证,向工作人员出示“辽事通”居民电子身份凭证,经确认核实后,可作为登记入住凭证。 

  在省行政区域内,路面民警执勤执法过程中检查机动车驾驶证时,小微型非营运汽车驾驶员忘记携带驾驶证原件时,向民警出示“辽事通”居民电子身份凭证,民警通过警务系统核实显示状态正常则视为持有机动车驾驶证。 

  在省行政区域内,民警现场查处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警告处罚时,驾驶人忘记携带驾驶证原件时,向民警出示“辽事通”居民电子身份凭证,民警通过警务系统核实显示状态正常则视为持有机动车驾驶证。 

  群众通过“辽事通”申领电子社会保障卡,可在线查询社保参保信息、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养老待遇信息、专业技术资格信息等,可在线办理社保卡挂失、社保卡启用、失业登记、劳动仲裁、养老人员缴费档次变更等业务。 

  群众通过“辽事通”申领电子医保凭证,可在线查询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药品目录、交易记录等,通过展示电子医保凭证二维码可办理医院挂号、医药费支付、药店买药等业务。 

  目前居民电子身份凭证试运行期间,就已发放电子身份证10.5万张,电子驾驶证1.1万张,电子社保卡25.77万张,医保电子凭证8.6万张。已提累计供给各地区、各部门调用和验证服务44万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理顺体制机制。加快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大数据工作机构,统筹政务信息化的规划、组织、建设、运维、保障等职能。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丰富应用场景。以区块链、5G等新技术提升一体化平台功能。梳理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对接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需求和供给,提供精准服务、套餐式服务,推进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拓展服务渠道,将“一网通办”延伸到社会各方面,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通办,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好办”、“一网评价”。 

  三是推进“一网通办”全链条改革。围绕企业群众办事全生命周期链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项目审批等改革,优化服务流程,推广“零证明城市”“政务服务驿站”等试点成果,做到“进一门”“上一网”“只提交一次材料”“一次可办、一次办好”。加快大数据立法进程,为“一网通办”提供法律保障。 

  四是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重点解决好行业部门内部应用整合、纵向行业应用与不同层级政府应用整合问题。统筹政务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中上云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烟筒”“信息孤岛”问题,真正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有效共享。 

  五是完善公共支撑。充分发挥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电子印章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以及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持续完善“辽事通”电子证照专区服务功能,持续推进“掌上办”“指尖办”“移动办”。 

  六是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减证便民,进一步精简申报要件、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实现政务服务部门的“办公流”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流”双向互通,不断提升政务服务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七是深化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将继续联合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出第二批居民电子身份凭证应用场景,坚持把服务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牢记服务宗旨,不断探索便捷服务方式,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全方位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电子凭证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和“秒批秒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

2021513